系黨政聯字[2013] 03号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幹意見(教思政[2012]1号)》文件精神,規範實驗教學管理,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突出本系工科特色,經系黨政聯席會議研究,特制定本規定:
一、指導思想
堅持“培養專業興趣、提高創新能力、服務基礎教育”的實驗教學理念,構築适應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實行“項目驅動、開放管理”的運行方式;形成師範院校辦工科的實驗教學特色。
二、責任分配
1、教研室負責實驗項目(包括課内、課外實驗項目)設計、開發、指導和監管;
2、實驗中心提供實驗環境、負責實驗儀器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協助指導教師開展實驗教學;
3、 實驗指導教師除負責實驗教學以外,必須監控實驗室的安全衛生。
三、實驗教學安排原則
1、全校性公共課實驗、課程設計以自然班為單位安排指導老師,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實驗、校内實訓以小組為單位安排指導老師;
2、畢業設計需用實驗室,由專業教研室集體申報,經系教學主任審批後,交實驗中心統一安排;
3、課外實驗采用項目申報制,申報方法與流程參見《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附件一)。
四、實驗教學管理細則
(一)課内實驗
1、課程實驗
(1)教研室主任負責,在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組織教師制訂和修訂課程實驗教學大綱,根據人才培養要求和本校實驗條件合理設計實驗項目,實驗項目設置應适當向課外延伸,引領課外探究學習;
(2)任課教師必須嚴格執行實驗教學大綱,并在進行實驗前的上一次理論課上布置實驗任務;
(3)每次實驗前檢查學生實驗準備情況,沒有準備好者不得進入實驗室,并作曠課處理;
(4)多組同時實驗每組必須安排一名指導教師;
(5)每次實驗結束,指導教師必須督促學生将儀器設備整理歸位,并将實驗中所産生的垃圾丢入垃圾桶;
(6)每個實驗項目完成後都要從課前準備、課中表現和課後實驗報告三個方面給出合理評價。
2、課程設計
(1)課程設計任務必須與理論課程同步安排(即每學期末安排下學期的課程設計任務);
(2)課程設計具體要求參見《課程設計管理規定》(附件二);
(3)課程設計期間,所用實驗室安全衛生由指導教師安排學生負責。
3、校内實訓
(1)校内實訓任務必須與理論課程同步安排(即每學期末安排下學期的校内實訓任務);
(2)多組同時實訓每組必須安排一名指導教師;
(3)校内實訓期間,所用實訓室安全衛生由指導教師安排學生負責;
(4)實訓結束進行綜合評價。
4、畢業設計(實驗)
(1)根據畢業設計需要集中安排實驗室,每個(組)學生分配一個固定的實驗台,學生必須對該實驗台的安全衛生負全責;
(2)畢業設計期間,所用實驗室的安全衛生由專業教研室安排畢業設計學生負責,指導老師負責監管。
(二)課外實驗
1、基本要求
課外實驗項目包括:教研室組織的課外實驗項目、第二課堂實驗課程(不包括純理論課程);上級部門組織的學科競賽訓練、“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訓練和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實驗等項目。
(1)課外實驗采用項目申報制,具體項目申報辦法參見《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附件一);
(2)實驗項目主要由專業教研室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組織學生申報;
(3)每一個專業教師每年至少指導一個課外實驗項目(不少于10學時)或開設一門第二課堂實驗課程(20學時),也可以指導訓練一個學科競賽隊或“挑戰杯”作品競賽隊或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實驗項目;
(4)實驗中心教師要積極開發專業(尤其是跨專業)綜合性實驗訓練項目;
(5)鼓勵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研室教師開發實驗項目;
(6)鼓勵并支持學生自拟項目。吸收高年級學生進實驗室從事開發性實驗項目,并協助實驗室開放管理;
(7)每次實驗結束,指導教師必須督促學生将儀器設備整理歸位,并将實驗中所産生的垃圾丢入垃圾桶;
2、報酬計算
(1)沒有專項經費資助的課外實驗指導項目計(專職教學人員)教師(其他)工作量或(非專職教學人員)工作績效津貼,将在二次分配時計發酬金。
(2)第二課堂由教務處核發課時酬金,學科競賽由專項經費支付酬金,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實驗項目按校《分配方案》核算工作量,但在本系評先評優、課題評審時,其酬金将累計到教師(其他)工作量或工作績效津貼中;
(3)“挑戰杯”作品競賽、教育軟件競賽等沒有專項經費資助的有益于學生能力培養的實踐訓練項目,本系都将在二次分配中酌情計發酬金。
本方案自2014年開始執行。
附件一:《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
附件二:《課程設計管理規定》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主題詞:加強實驗教學 管理 規定
太阳成集团信息科學與工程系2013年11月20日印發
錄入員:曾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