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爛是這些年興起的詞彙,其實這并不是一個對生活的好态度,反而是消極對待生活。大部分同學在高中應該都聽老師說過熬過高考,到了大學便會很輕松。這就造成大學生剛入大學,接觸到大學的學習制度便開始了擺爛。在這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拒絕擺爛的小妙招,這也适合那些想學習卻難以自我控制的人。
1、改變思維定勢,跳出僵局
若想破除自我設限的循環,首先就得認清楚:你通常會用什麼借口來逃避失敗?為了不努力,你會給自己設置什麼障礙?
如果你分辨不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過往失敗經驗、拖延症、否認進取心、畏難心理等。然後,将你的借口轉化成誠實的陳述,主動停止自欺欺人。
比如:把“因為拖延拖的時間不夠,所以不想努力了”換成“因為害怕學了之後還是學不好,所以幹脆先拖着,讓自己浪費時間,好讓内心覺得是因為拖延才沒學好,而非自己能力不足。”重複以上操作,直到你在借口出現時能夠分辨它、不再被其引導,改變“一到學習時就為自己找理由逃避”的思維定勢。
2、尋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
自我設限的人往往不會沉浸在學習中,因為在他們選擇不努力時,已經隐隐感覺到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或許存在問題,所以他們才會預感到失敗。
但如果想改變這個境況,你就得直面自我,真正沉浸到學習中,尋找目前學習方法、知識體系中存在的缺陷,而非任其發展,等到缺漏越來越大直到認為自己已經無能力補上了,便開始擺爛。
你對哪幾門功課的疑問最大?主要問題出在哪裡?是哪一章節的問題?再細化到知識點呢?是公式沒弄懂,還是定理背不會,或是壓根就沒有理解這部分内容?用這些具體的問題代替“我可能會失敗,因為我的學習出問題了”的抽象推測,才是解決自我設限的實際操作。
3、專注當下,做好當下
很多時候大家做一件事,總會被外界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帶偏,從而浪費了很多時間。 所以,努力讓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保持高度的專注,專注當下,做好當下。
有時候不要認為自己無藥可救了,隻要你想專注于做好當下的事,積少成多終有一天可以實現對自己的徹底改變。有時候氛圍也會影響我們的專注度。如果要學習,我建議去圖書館、自習室這些氛圍良好的地方學習;如果要進行一些研究開發,我建議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申請一個教室去讨論研究。
4、找到努力的目标或感興趣的事
你之所以選擇不努力,是因為沒有找到努力的動力。你選擇學習的目标是什麼?是為了未來有更好的工作,考研,或者是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我覺得那個目标隻要讓自己不迷茫就可以。最好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以上便是我認為有用的小妙招,有時候計劃好自己的時間并堅持下去也是個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