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檢索

學院新聞

首頁>> 正文>>

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争做有為青年——我院“三下鄉”臨時黨支部帶領全體隊員參觀學習張國基紀念館

作者:李榮敬 發布時間:2021-07-16 點擊數: 來源:

7月16日,我院三下鄉“緻敬百年路,永遠跟黨走”教育幫扶關愛團在指導老師、臨時黨支部書記李榮敬和4名學生黨員帶領下,前往張國基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


圖為隊員們在張國基先生銅像前合影


三伏酷暑,臨時黨支部的黨員同志和隊員們頂着炎炎烈日,經過近半小時的徒步路程,到達位于益陽市資陽區迎風橋鎮益陽國基實驗學校的張國基紀念館。國基實驗學校領導匡老師熱情接待了我們,向全體隊員詳細介紹了張國基紀念館的基本情況和張國基先生的生平。隊員們聆聽着講解,細品着陳列,記錄着所想,浸潤在這驚天動地、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中。大家表示,張國基先生是一師的校友,著名愛國教育家,在他的身上閃耀着“公誠勤樸”的高貴共産黨員品質、“唯國唯民”的愛國情操和“誨人不倦”的教育情懷,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的我們,要堅定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努力學習,傳承好紅色基因,赓續好紅色血脈,發揚好紅色精神,争做一名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殷切期望的有為青年,為祖國的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

參觀結束後,國基實驗學校領導贈送了《張國基紀念冊》給團隊。

張國基,全國僑聯主席,華僑愛國教育家,一師校友。湖南省益陽縣(今資陽區)人,1894年4月出生于益陽縣迎風橋鄉一個偏僻的山村,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1919年加入毛澤東等創立的新民學會。1920年,為提高海外華僑的文化水平和社會地位,宣傳國内的新文化運動,受新民學會派遣,遠渡重洋,前往新加坡道南學校教書,并兼任華僑中學及南洋女中的教學工作。從此開始了他的海外教學生涯。1922年離開新加坡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任北加浪岸中華學校校長5年。新中國成立後,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1958年10月回國,繼續緻力于教育事業。曆任北京華僑補習學校校長、名譽校長,北京燕京華僑大學董事長。1974年後,曆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館長。1978年僑聯恢複活動以來, 曆任第七屆北京市僑聯副主席,第八、九屆北京市僑聯名譽主席,第三屆全國僑聯主席,第四屆全國僑聯名譽主席。是第一至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第七、八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1992年8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圖為隊員們在參觀紀念館


圖為國基實驗學校領導贈送了《張國基紀念冊》給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