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檢索

學院新聞

首頁>> 正文>>

新航向·夢之隊教育幫扶關愛團:孩子都是一顆種子,夢想終會開花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7-14 點擊數: 來源:

世界上還存在着這樣一種孩子,他們非盲,卻對周圍事物視而不見;不聾,卻對外界的聲音充耳不聞。家庭條件的寒酸使他們隻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自卑意識在他們的頭腦中紮根,沉默寡言、自我封閉成了他們對待外界的一種交流方式,他們就是山區的貧困生。



太阳成集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師生18人組成“新時代E路行”教育幫扶關愛團,圍繞“青春大學習,奮鬥新時代”的主題,赴“半條被子”故事發源地附近的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校,開展為期14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事例】用愛點亮孩子心中夢想

“不管我怎麼跟他打招呼、怎麼引導他去說話,他都隻是怯弱地蜷縮在角落裡,不敢直視我的眼睛。”這是班主任對朱和乾的印象。他有着一雙和所有孩子一樣黑亮的眼睛,可他的不同又那麼令人難以釋懷。他身穿秋天厚重的長袖,與酷熱的三伏天格格不入,招新那天一個人默默地徘徊在嬉鬧的人群之外。為此,對他進行了一次家訪活動。他唯一賴以生存的房子,是去年在政府的幫助下進行危房改造後建設的,除此之外,家中還背負着10來萬的債務。在對話中了解到,他家有七口人,除父母外共有五個孩子。家境貧困,

 

 

連小孩上學都是貸的款,迫于生活壓力,父親常年在外務工,母親耕種了許多田地以分擔家裡的經濟壓力。

招新過程中,還遇到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她叫朱涵年僅6歲,熱愛學習、欣喜課堂,有着大大的學習夢,因年齡不夠招生标準執著停留在現場,不願離去。她腼腆,隻将小身影藏于爺爺背後。姐姐朱晨報名成功後,她突然走上前,緊拽着桌子,眼睛直直地盯着我們,一臉倔強。後來她爺爺解釋道:朱涵也想上學,也想報暑假班。“不行,為了安全考慮規定隻招收7歲以上的孩子,6歲不符合要求,年齡太小不利于管理”,我們說。她仿若沒聽見般,繼續緊拽桌子不說話。我們追問道:“你真的想和姐姐一起上學嗎,點頭或者搖頭說出你的想法”,過了半晌她竟重重地點頭,她想!“那你能開口大聲地告訴老師嗎?勇敢一點兒”朱涵先是望了眼爺爺,又望了望姐姐,再打量了周圍,才怯生生地說出了:想!随即,很大聲地又說了一句:老師,我想。

 

【前行】隻要人人都獻點愛,這世界便是美好人間

 


      本次三下鄉活動因為啟動資金有限,隻能夠包隻有22座的中巴車,為了給鄉村孩子帶去更多物資,隊員們将行李再三精簡,但中巴車的地方仍然不夠行李和物資的放置。淋了雨的隊員全程隻得一邊忍受濕漉漉的衣服,另一邊抱着部分物品。此次支教活動的招生工作,有衆多家長送孩子來校報名,為保證教學質量,服務團進行了人數的控制,最終120餘名學生加入到暑假班,開設有機器人、科學、普通話等十一門趣味課程,将“微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手段融入到課程教學,開展“碎片化學習”、“微課堂學習”。在調查中,隊員們發現第一片小學校孩童的家庭教育也存在嚴重問題。因此,新航向·夢之隊開設有成人課堂,針對孩童的教育問題和習慣養成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同時,開展新政策微宣講,重點關注民生問題,推廣政策惠鄉民。


這種行動都讓教育變得有熱度,老師們叩開的是一扇扇家門,連接起的卻是家校之間的心橋,孩子們心裡可能都埋藏着一個個不為人知的夢想,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隻要有足夠的耐心,終究會等到夢想開花。力量雖小,“隻要人人都獻點愛,這世界便是美好人間。”用愛與溫暖将他們被自卑蒙上灰塵的目光擦拭得清澈晶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下鄉”的生活才剛剛開始,隊員們思想品格的磨砺也才剛剛啟程,接下來的日子志願者們定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擔當,盡己所能,為鄉村孩子架起愛的橋梁,做他們的完夢者!